
影⾳分享
RADIO星蹤之愛廣播網
【關鍵⼼⽣命】(鍾美慧老師主持)

【合⼀療法~問題背後隱藏的
情感記憶】
2024-12-27
許多⼈常說「過去就讓它過去吧!」或「不要⽼是想過去的事」或「不要常常為過去的事糾結!」。但在⽣命的奧秘中,現在與過去是無法分割的,所有的現在都是過去每個時刻經歷的點點滴滴所形塑的。所有我們被愛與不被愛的經驗產⽣的情緒,對我們的現在都有極關鍵性的影響。
尤其是曾經受傷的、負⾯的⽽又未被好好安頓的情緒,就會形成了情感記憶。長⼤後,潛藏在潛意識中的情感記憶,會在我們的⽣活細節中,默默的影響我們,卻讓我們毫無察覺。
例如:在團體中未被公平對待,便會異常的憤怒,有可能在情感記憶中有類似的經驗,引發了童年不被公平對待的憤怒。或在職場中,遇到較專制、威權的主管,上班期間,只要主管⼀出現便會焦慮、不安,這也可能引發了童年⾯對專制威權的⽗母所產⽣的恐懼不安的感受。在⽣活中,無論是朋友關係、家⼈關係、職場關係、親密關係出現的問題,都有可能隱藏情感記憶的影⼦。在本集節⽬中,將有更多與情感記憶有關的故事分享,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命》!

【合⼀療法~⽣命中的情緒記憶】
2024-12-20
有許多⼈,以為事情過了情緒⾃然消失,或以為時間會治療⼀切,負⾯情緒經過⼀段時間就會好。殊不知,事情會被我們遺忘,但情緒若沒有妥善處置或安頓,會⼀直停留在我們的⽣命中,儲存在我們的杏仁核裡。⽽這些情緒的記憶,在合⼀療法中稱為「情感記憶」。
情感記憶在我們的⽣命中會有什麼作⽤呢︖當我們成長後,遇到類似情感記憶中的事件,我們就會產⽣強烈的情緒反應。此情緒反應來得又快又急,且強度很⼤。從好的⽅⾯說,它可以保護我們,躲避類似的傷害,例如:⼀朝被蛇咬,⼗年怕井繩。
當我們看到類似蛇的井繩,⽴刻浮現情感記憶中的害怕情緒會讓我們拔腿就跑。但從壞的⽅⾯說,我們若累積了太多情感記憶在杏仁核中,就很容易因遇⾒類似情感記憶的事件,就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換句話說,我們就會有好多的情緒按鈕,⼀被碰觸,就會⽴刻出現情緒爆發反應。
情感記憶多半是童年創傷留下的負⾯情緒,雖然在我們成長之後,情感記憶很容易成為我們成長之後情緒爆發的觸發因⼦,但當情感記憶被喚醒時,我們就有機會去處理童年的創傷,我們也會因此獲得⼀份⽣命禮物,讓我們的⽣命又有機會朝成長跨越⼀步。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命》!

【合⼀療法~需要⼀定要被滿⾜
才能獲得快樂嗎?】
2024-12-13
每個⼈都有⼀些屬於⾃⼰的個別需求,例如:成就、表現、親和、秩序、⾃主、社會認可….等。這些個別需求每個⼈都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格特質。
在前⼀集提到需求過⾼或過低對⽣命會有⼀些限制性的影響,如何與需求共處,讓需求變成⼀項資源,轉化成⼀種⽣命的動⼒,就需要去覺察並整理我們的需求。
⾯對需求的態度,東西⽅社會有所不同,西⽅⽂化較強調滿⾜需求,東⽅⽂化較傾向於壓抑需求,⽽過度強調滿⾜或過度壓抑都容易影響⼼理的健康。在合⼀療法中,強調要接納⾃⼰的需求,⽽不壓抑它,但也不主張⼀定要滿⾜它。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索需求背後更深的基本需要。
當覺察出需求背後更深層的基本需要,並去修復童年基本需要匱乏的創傷,需求的滿⾜與否就不這麼重要了。當需求被我們擁有,又能接受它不被滿⾜時,需求反⽽能成為正向的動⼒,轉變為⼯具價值,帶著我們活出理想的⾃⼰。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命》!

【合⼀療法~需求⾼低形成⼈格特質】
2024-12-06
俗語說「性格定⼀⽣」,性格的形成,雖然先天氣質佔有其基本的影響,但後天環境仍然佔有更⼤的影響因素。⽽在性格影響因素中,內⼼的價值觀及內在的需求都是不可忽略的元素。
⽽內在需求的⾼低,對於性格更有著重要的影響性。例如:從⼩學習不佳的孩⼦,,常被⽗母貶抑,他有可能就放棄努⼒,形成「低成就需求」的孩⼦,出現的⼈格特徵為「低⾃尊及消極的」。
相反的,若孩⼦從⼩只要考好成績,就得到許多稱讚,孩⼦長⼤後可能會形成「⾼成就需求」,⼈格特質為「努⼒、有雄⼼、有事業⼼、有抱負、喜歡競賽的」,雖然成就需求⾼可能展現積極的動⼒,但也可能產⽣汲汲營營、患得患失的⽣命態度,或因過度追求成就⽽忽略家⼈關係經營。因此如何藉由問題去探索並整理內在需求⽽獲得健康⾃我也是⽣命成長重要課題。
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命》!

【合⼀療法~問題背後隱藏著需求】
2024-11-29
在我們⽣活中難免會出現⼤⼤⼩⼩的問題與衝突,無論發⽣的對象是在夫妻、親⼦、姻親、職場關係,⼀定會帶來某些負⾯情緒,讓我們感到不快樂。
當衝突產⽣時,我們可能會怪罪他⼈,覺得⾃⼰運氣不好,遇⼈不淑或碰到豬隊友,我們也可能責怪⾃⼰,覺得⾃⼰不會處⼈或處事,才會產⽣問題,但若是我們願意藉此衝突進入我們的內⼼世界去覺察⾃⼰,我們會發現,原來衝突產⽣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我們內在的需求沒有被滿⾜。
我們內在的需求有哪⼀些呢︖例如成就、⾃主、照顧、求助、控制、求知、娛樂、放鬆等。需求如何形成的呢︖多半是童年成長過程中過度被滿⾜或者是感到匱乏⽽形成的。
例如,童年時期凡事都得聽⽗母的,完全無法⾃我決定或為⾃⼰做選擇。便會形成⾼的⾃主需求,長⼤後便格外的想要⾃⼰做主,按⾃⼰期待的⽅式⽣活。若長⼤後仍然無法享有⾃主權,或在婚姻中仍然遭受另⼀半掌控,就會產⽣很⼤的抗拒,夫妻之間也會產⽣很⼤的張⼒。
所以在⽣活中發⽣的問題,若有機會向內探索,將可發現⾃⼰內在過⾼或過低的需求為問題癥結,就有機會去整理需求,將會帶來⽣命的成長。若想了解更詳細的內容,歡迎收聽本集《關鍵⼼⽣命》

【合⼀療法~我的價值可以內化
⽽不固化】
2024-11-22
在每個⼈⼼中都有⼀個理想的我,⽽這理想的我所表現出來的樣⼦都蘊含著我們所看重的事物,也可稱為價值。
價值可以分為⼀、⼈性⾃然價值,例如健康、美貌、財富….,⼆、倫理價值,例如慷慨、誠實、勇敢…..等⼈性的美德,三、宗教價值,例如信仰、敬虔、祈禱….等等。
價值都是好的,把⼈們帶到理想境界,但若是在⼈們⼼中所看重的價值是固化的、沒有彈性的、非實踐不可的,⼀旦個⼈內在的價值產⽣⽭盾,或⾃⼰的價值與他⼈的價值產⽣對⽴,就會產⽣⼈際衝突、引發⼼理問題。
所以,當⽣活中發⽣⼈際衝突或⼼理困擾時,也可從價值層⾯去探索原因,若是源於價值衝突產⽣的問題,可以藉由合⼀療法健康八步的前四步,從覺察到表達,將固化的價值轉化為有彈性的內化價值,⼈們便不會被⼼中的價值框住,反⽽可以⾃由地運⽤所看重的價值,成就⼈⽣的理想與⽬標。若想了解更多有關內容,歡迎收聽《關鍵⼼⽣命》!

【合⼀療法~我看重甚麼】
2024-11-15
在每個⼈的⼼中都有⾃⼰所看重的事務,⽽這些所看重的內涵,在合⼀療法的⼼理動⼒定義為「價值」,例如⾃律、職責、信任、平等、獨⽴、堅強、公平、理解、錢財、美貌、安定、肯定、和諧、創新、做我⾃⼰….等,每⼀個⼈所看重的價值不同,但這些價值卻代表⼼中理想的我,更影響了他的⾏事風格。
這些價值的建⽴,多半是童年時期吸收了⽗母所看重的價值,或是在青少年時期為了尋求同儕認同⽽選擇的價值,當然也包括了在成長過程中透過經驗與判斷,⾃⼰所選擇的價值。
所有的價值都是好的,可以帶著我們活出理想的我,也幫助我們去實踐⼈⽣的意義與⽬標,但若是在我們的⽣命中,這些價值固化⽽沒有彈性,當⾃⼰的價值與他⼈的價值發⽣衝突了,就容易引發內⼼的焦慮或⼈際的張⼒。
若想知道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事風格︖或與⼈相處發⽣⽭盾、衝突背後的癥結,不妨從價值這個層⾯來探索,理解⾃⼰內在看重的是什麼︖是什麼價值被抵觸了︖歡迎收集《關鍵⼼⽣命》!

【合⼀療法~善⽤情緒資源】
2024-11-08
情緒在⽣活的每⼀個時刻,都存在於我們的⽣命裡伴隨著我們,因此,情緒對我們每天的選擇與決定以及帶出的⾏動都有巨⼤的影響⼒。我們若能好好與情緒相處,甚至善⽤情緒的資源,勢必能幫助我們更理解⾃⼰與他 ⼈,做出好的選擇與回應。
要如何善⽤情緒的資源呢︖
⾸先我們需要對情緒有敏銳的覺察⼒。如何培養情緒的覺察⼒呢︖就需要常常敏銳⾃⼰內⼼的感受,有意識的覺察⾃⼰的情緒,辨識出⾃⼰當下情緒的名字。其次,當我們覺察到⾃⼰情緒的時候也要去承認及接納它,當我們接納我們的情緒,情緒就被我們安頓了,即便是受傷的情緒也可以被安撫了。
第三、若我們承認、接納我們的情緒後,還有機會能夠把它說出來,寫下來或者是畫出來,都可以讓情緒得到更多的釋放,也有機會讓情緒可以帶著我們去發現在他背後隱藏在我們內⼼的想法及需要,我們對⾃⼰的理解就更往前⼀步了。若想知道更多善⽤情緒資源的⽅法,歡迎收集《關鍵⼼⽣命》!

【合⼀療法~情緒是⽣命的禮物】
2024-11-01
許多⼈覺得情緒是⼀件麻煩事,尤其是負⾯情緒,不但讓⾃⼰不舒服,也會帶給別⼈困擾,因此總是想快速消滅情緒,或者是忽略情緒,甚至壓抑情緒。殊不知情緒卻是⼈⽣的⼀項禮物。
情緒就像⼀⾯鏡⼦,反映我們內⼼的狀態,可以帶著我們去探索我們內在的⼼靈世界,讓我們更認識⾃⼰。因此,若我們能⽤正向的態度接納情緒,甚至常常有意識的敏銳覺察⾃⼰的情緒,就可以讓情緒成為我們的資源,帶著我們⾛向成長。
如何運⽤情緒資源呢︖合⼀療法提供了健康八步,應⽤前四步覺察、承認、接納、表達情緒,不但可以更多與⾃⼰的情緒連結,還可以藉由情緒探索內⼼更深的想法與需要。如何運⽤健康八步藉由情緒來⾃我成長呢︖歡迎收聽《關鍵⼼⽣命》!

【合⼀療法~選擇合理信念,展現愛的⾏動】
2024-10-25
在我們的⽣活當中,每早晨從⼀睜眼就必須做出各種選擇以採取⾏動。然⽽,在忙碌的⽣活中,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三思⽽後⾏。在每⼀時刻⾯對的⼈事物,我們幾乎都是憑著直覺快速做出下意識的選擇與反應。這些直覺判斷的依據為何呢?就是我們內在情緒或內⼼深處的信念觀念。因此,我們內在的情緒多處於正向或負向?我們的信念多傾向於正⾯或負⾯,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選擇。
若我們的成長經驗累積了過多的未被安頓好的負向情緒,成長後遇到類似的情境,便會引發我們的杏仁核反應,做出防衛性的;不恰當的選擇與⾏動。⼜若我們內在隱藏著非理性或偏離的信念,也容易使我們⽤不健康的反應模式去回應周遭的⼈事物。
在前幾集中,提到合⼀療法的健康八步,在前四步中可以紓解成長中的創傷情緒,並調整非理性的信念。當我們的創傷被療癒,就有能⼒重新選擇正向的信念,進⽽可以脫離杏仁核掌控的直覺反應模式,並可以⽤理智腦做出適當的選擇,展現符合愛的⾏動。若想要更多的學習如何運⽤健康八部帶來⾃我成長,歡迎收聽《關鍵⼼⽣命》!

【合⼀療法~發現⾃⼰的不健康模式】
2024-10-18
在我們的⽣活當中常會出現⼀些,不⾃知的制約⾏為,例如:遇到衝突我們就選擇妥協,或習慣性地負起家中或團體中的所有擔⼦,或容易控制他⼈按⾃⼰的⽅式來做事…等。這些慣性的⾏為,有些會帶來內⼼的束縛,也可能影響與⼈的關係,我們稱為不健康的模式。
如何發現⾃⼰的不健康模式呢?不健康模式形成的背後原因通常成形於我們童年的成長歷程,且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我們的潛意識中有著豐富的內在⼼理動⼒,包含「情緒、價值、需要、信念、情感記憶、基本需要與期待」等。這每⼀個層⾯的動⼒,可能都潛藏著我們成長中負⾯的情感記憶以及總結的⼀些偏離的信念,以致形成了不健康的模式。
因此要發現⾃⼰可能有的不健康模式,就需要運⽤健康八步,透過前四部的感知層⾯的探索後,將負⾯的情緒梳理了,理性腦就有空間運⽤後四步「反省」出不健康的模式,內⼼⾃然浮現出隱藏於內⼼;默默影響我們的錯誤的信念,接著運⽤「辨別」步驟,分辨出信念中不符合客觀事實的部分,並做調整。若想要更多的學習如何運⽤健康八部帶來⾃我成長,歡迎收聽《關鍵⼼⽣命》!

【接納真實的⾃⼰】
2024-10-11
許多⼈活了⼤半輩⼦,仍然不了解⾃⼰。⽽⼈對⾃⼰的了解,也⼤都停留在意識層次,意識層次只佔全⼈的5%至10%。但往往我們的選擇或反應通常是由我們另外90%至95%的潛意識來決定的。因此,⼀個⼈若能更多的理解⾃⼰,則較能夠脫離不能⾃控的情緒化、退縮、逃避、甚至⾃我否定等不健康的⾏為模式。
如何更多的了解⾃⼰呢︖則需要在潛意識中的⼼靈世界做更多的覺察。⽽微妙的是,許多⼈即便覺察了⾃⼰的負⾯情緒、需要,卻不願承認或接納,因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我們的負⾯情緒或需要常常也是不被⼤⼈接納的。當我們不接納內在負⾯的情緒或需要時,會習慣性地⽤壓抑的⽅式隱藏它們,當然也就不容易把情緒或需要說出來。
在合⼀療法中,提出了運⽤「覺察、承認、接納、表達、反省、辨別、選擇、⾏動」健康八步來探索⽣命中的問題或⼼理困擾的癥結,也運⽤健康八步來重新連結與⾃⼰的關係。上⼀週的節⽬中,我們談了第⼀步「覺察」,本週節⽬將對承認、接納、表達等三步驟做了更多的說明,「承認、接納」是指我們允許⾃⼰內在狀態的出現,也能與內在所有的⼼理動⼒共處,當⼀個⼈能夠承認與接納⾃⼰內在真實的狀態,已完成與⾃⼰和好的第⼀步

【合⼀療法~問題就是答案】
2024-10-04
許多⼈在⽣活中常會出現重複性的問題,例如:聽到負⾯的批評,便陷入極度沮喪。遇到權威型的⽼闆,會出現焦慮。對別⼈的請求,很難拒絕。遇到不公平的事,會義憤填膺。這些重複的問題不勝枚舉。然⽽⼈們會⽤改變環境,或是離開對⽅來解決。若無法改變環境,卻又習慣壓抑情緒的⼈,還可能產⽣情緒困擾,影響正常作息。這些問題往往成為⼈們⽣活中的夢魘。
但有⼀個好消息,合⼀療法卻把這些問題看為資源,每⼀個問題的發⽣都有它的意義,因問題只是冰山的⼀角,它的顯露,只是讓我們有機會去發現內在更深或更⼤的需要被關注的訴求。所以在「合⼀療法」有⼀句名⾔「問題就是答案,問題就是療癒的路」。⽽如何將問題變為資源呢︖「合⼀療法」提供了健康八步的運⽤,這八步是「覺察」、「承認」、「接納」、「表達」、「反省」、「辨別」、「選擇」、「⾏動」。
如何「覺察」呢︖就是把注意⼒放在⾃⼰的身、⼼、靈。⽤感知腦去體驗⾃⼰,不論是軀體的症狀、⼼理的感受,都是可以讓我們去關注的

【合⼀療法~問題就是答案】
2024-09-27
在我們的⽣活中,總免不了遇到許多問題,⽽往往我們都把焦點放在表⾯的問題上,努⼒的想要改變他⼈或者環境,也因此困在問題的裡⾯⾛不出來。殊不知所有的問題,根源都在於個⼈⾃我海⾯下的冰山,即內在的⼼靈世界。所以在合⼀療法對解決問題的觀點是「問題就是答案,問題更是成長的路」。
如何善⽤問題成為資源,找到成長的路呢︖合⼀療法提出了「健康八步」,⼈們遇到問題時,可以運⽤健康八步在⼈內⼼的八層⼼理動⼒逐步探索,找到問題的癥結,從根本原因去化解。
每⼀個⼈內在都有⼀個核⼼的需求,就是愛與被愛。⼈類許多問題的產⽣,都跟愛的需求有密切的關係。當⼈們在童年體驗到愛的匱乏,在⼀⽣的路上都在努⼒尋求滿⾜,甚至會⽤錯誤的⽅式取獲取愛,因此容易在親密關係中出現張⼒。若能理解這點,便需要重新回到童年經驗修復那愛的匱乏的經驗,或者去體驗⽣命中曾經出現但不被⾃⼰覺察的被愛感受,當然更根本的⽅法,是去體會原來⾃⼰就具有愛的能⼒,⾃⼰就可以好好愛⾃⼰,滋養⾃⼰。因為每⼀個⼈原本都是⼀個擁有愛︔並值得被愛的⼈。
在本集將會對八層⼼理動⼒及健康八步的運⽤做進⼀步的介紹。歡迎收聽《關鍵⼼⽣命》

【合⼀療法~追求圓滿】
2024-09-20
每個⼈都渴望活出圓滿的⽣命,⽽⼈們誤以為沒有缺失才能獲得圓滿,因此⼤部分的⼈都追求完美,以為達到完美就能獲得圓滿,以至於⼈們⼤都不接納不完美的⾃⼰,總是努⼒隱藏或盡⼒彌補⾃⼰的缺失,因此活得很⾟苦。
其實要獲得圓滿,真正的需要是接納完整的⾃⼰。要如何接納完整的⾃⼰呢︖就是要接納⾃⼰的強項,也接納⾃⼰的弱項,接納⾃⼰的外表及內在所有的特質(每個個體內在都有陽剛及陰柔的特質),接納⾃⼰所有的正⾯與負⾯的⽣命經驗及經驗中所產⽣的負⾯情緒。
⼀個⼈越能接納⾃⼰就越能⾃在的活出⾃⼰。除了接納⾃⼰的身⼼,⼈們還渴望活出超越的⾃我,即靈性的我。如何活出圓滿,在本集將有更多的內容介紹。歡迎收聽《關鍵⼼⽣命》

【合⼀療法~成為⾃⼰】
2024-09-13
每⼀個⽣命都是獨特的,即便同⼀棵樹上的葉⼦也都長得不同。⼈更是如此,世上的每個⼈都是獨⼀無⼆的,因此,⼀個⼈若能按著⾃⼰的特性來活,便能活得快樂與精采。
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為了討⽗母的歡⼼,我們⾃幼會按著⽗母的期待⽽活。若我們與⽣俱來的氣質、能⼒、喜好不能夠符合⽗母的期待,我們便會嫌棄⾃⼰,不接納⾃⼰,因此感到痛苦。又或者在成長過程,我們的⽗母好意的替我們做選擇與決定,我們的⾃主性被剝奪不能⾃由的做⾃⼰,我們也會不快樂。
⼀個⽣命若能夠按著他的特性來培育,他就可以活出他⾃⼰原本應該有的樣⼦,例如蘋果樹就⼀定結出蘋果。每⼀種動物按他的本能去養育,牠必能將他的本能發揮極致。⼀個⼈若按著他與⽣俱來的氣質、能⼒、興趣去成長與發展,他就更可以活出精彩的⽣命。本集將會分享精采的⽣命故事,歡迎收聽《關鍵⼼⽣命》

【合⼀療法~愛與被愛】
2024-09-06
⾺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論,裡⾯提到⼀個非常重要的基本需要「愛與歸屬」,合⼀療法也提到每⼀個⼈都需要無條件的愛也都有愛的本能。絕⼤部分的偶像劇都在圍繞著「愛」的話題。每個家庭也都在上演著⼿⾜、夫妻的爭寵,這都顯⽰了「愛」與「被愛」的需要是⽣命中不可或缺的。
在合⼀療法中,更清楚的指出⽣命最核⼼的驅動⼒就是愛與被愛的需要。在嬰兒時期若主要照顧者不能及時滿⾜其⽣理需求、缺法擁抱或撫摸或眼神交流的對話,或主要照顧者更換、消失等,都會型塑不安全的依附關係,18個⽉的依附型態,就決定了18歲的依附型態。許多童年形成的不安全依附 關係,長⼤後深深地影響婚姻關係。
在童年時期,孩⼦會⽤盡各種⽅法討⽗母的歡⼼,以為只要滿⾜⽗母的期待就可以獲得愛,長⼤後也會無意識的運⽤同樣的模式來獲取愛。但往往就會形成⽣命的限制,無法⽤健 康的⽅式獲取愛或給予愛。
在本集將會對於每個⽣命愛的需求,有更多詳盡的分享,歡迎收聽《關鍵⼼⽣命》

【從覺察到療癒~~運⽤合⼀療法及⼼理羅盤達到⾃我成長】
2024-08-30
宇宙的⽣命本就充滿奧秘,⼈類的⽣命更是奇妙。在⼈的⽣命中有著巨⼤的驅動⼒,推動著⽣命活出應有的美好與精彩。
那巨⼤的驅動⼒是⼈類的三個渴望,⼀、每個⼈都需要愛與被愛,⼈類中所有的家庭故事,都圍繞著爭寵奪愛上演著,⽽⼈們也渴望藉著付出愛去體驗⽣命的意義與價值。⼆、每個⼈都渴望成為⾃⼰,因為每個⼈都是獨⼀無⼆的,所以⼈類的⽣命,就需按著⾃⼰獨特的天性來活,才能感到快樂,也才能活出獨特的⾃⼰。三、每個⼈都渴望活出圓滿,很多⼈誤以為追求完美才能獲得圓滿,殊不知其實⼈類內在的渴望是追求完整,也就是接納擁有完整的⾃⼰,唯有完全⾃我接納與⾃⼰完全合⼀,才能活出⽣命該有的圓滿。
這三個渴望如何成為⽣命動⼒影響⼈類的追求,在本集將有詳細的介紹與分享,歡迎收聽《關鍵⼼⽣命》

【認識合⼀療法】
2024-08-24
「關鍵⼼⽣命」節⽬⾃本集開始,將分享⼀系列新的主題,主題為「從覺察到療癒」~運⽤合⼀療法及⼼理羅盤達到⾃我成長。可能許多⼈對「合⼀療法」是陌⽣的,因為它是⼀個新興的⼼理療癒流派。
「合⼀療法」是⼀種⼼理成長及療癒的⽅法,它的原理是⽴基於⽣命發展的法則、身⼼靈⼈格動⼒流動與轉化的奧秘、⽣命的⾃我療癒本能,藉由問題進入內在⼼靈世界進⾏探索與⽣命的整理,得到⾃我療癒與成長。
「合⼀療法」最⼤特⾊是提供了⼀個非常好⽤的⾃我探索⼯具「⼼理羅盤」,它就好像是我們的⼼理地圖或⼼理指南針,透過⼼理羅盤⼯具,可以發現⽣活中重覆發⽣的問題背後可能的癥結或者隱藏的不健康模式,能夠找到⼀條成長的路。
有關「合⼀療法」的內容,未來將會在各集中詳細的的介紹。「合⼀療法」的創始⼈是龔岩⽼師,他的發明是因著⼀個感⼈的⽣命故事,在本集將會分享精采內容。歡迎收聽《關鍵⼼⽣命》
